宏泰配资 唐朝长安城的“坊市制度”有多严格?晚上逛街真的会被抓吗_李娃_唐律疏议_夜市
家人们,咱今儿唠唠唐朝长安城那神秘又严格的坊市制度哈。你说这唐朝,在咱印象里那可是相当繁华开放,可这坊市制度,却透着一股严厉劲儿。
先讲讲这坊和市到底是啥。长安城里,居民区叫 “坊”,像一个个规整的小方块,四周都砌着高高的围墙呢。据说当时长安有一百零八坊,好家伙,就跟大棋盘似的。《唐律疏议》明文规定,谁敢翻墙,那可得挨上七十杖,从沟渎进出,也跟翻墙同罪。坊墙要是塌了,坊里居民还得赶紧修。再看商业区 “市”,长安有东西二市,同样被高墙围着。市可不是想啥时候开就啥时候开,每天中午击鼓三百下,大伙才能进去交易,日落前七刻,击钲三百下,就得散市,市门一关,想再买点啥,门儿都没有。你说这规矩,严不严?
再聊聊这晚上逛街的事儿。唐朝实行严格的夜禁制度,和坊市制度那是配套的。每天一入夜,街鼓就 “咚咚咚” 地敲响了,这一敲,城门和坊门就得准时关闭。五更三筹的时候,顺天门击鼓,这才听许人行。要是闭门鼓后、开门鼓前还在街上溜达,那就是 “犯夜”,按《唐律疏议》,得笞二十。你可别小瞧这二十下,打得可疼了。就说《太平广记》里《李娃传》那个情节,荥阳郑生去李娃住所,黄昏听到坊门要关的鼓声,那姥急得赶紧催他回去,“鼓已发矣,当速归,无犯禁”,这恐惧之情,都快溢出纸面了。
展开剩余43%不过呢,也不是一年到头都这么严格。每年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上元节这三天,政府会暂时放开宵禁,老百姓就能自由出入啦。这时候的长安,那叫一个热闹,估计很多描写唐朝繁华夜景的诗文,都是诗人在这几天加班加点写出来的。除了上元节,要是家里有婚丧嫁娶这种紧急情况,或者官方执行任务,能开具官府通牒,也能破例打开坊市大门。但要是没有通牒,就跟穿越过去想夜游长安的朋友一样,在大街上闲逛,那被抓了可没处说理。
到了晚唐,情况有点变化,夜市开始兴起,宵禁制度也有了废弛的倾向。你瞧,史料里记载 “长安坊中有夜拦街铺设祠乐者迟明未已,式(京兆尹)过之驻马寓目,巫者喜,奉主人杯跪献于马前,…… 式取而饮之”,这京兆尹对夜间祠乐都不管不问了,可见宵禁没以前那么严了。
再往后到宋朝,虽说宵禁延续了唐朝,但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了,市民能沿街开店铺,贸易时间也拉长了,真正的夜市就这么形成了。重要节日的时候,宋人还能彻夜狂欢,宵禁基本就名存实亡,甚至一度被取消。
这么看来,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,在当时确实对城市管理起了大作用,可也限制了城市的活力和商业发展。家人们,你们说这坊市制度,要是搁现在,咱能适应不?
发布于:黑龙江省优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